文學院設有哲學、中國文學及史學三系,各系皆有碩士班與博士班,為本校創校之始,便已成立的系所。109年8月,本校推廣部「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歸隸文學院。
本院教學宗旨強調人文精神的陶冶,人文知識的傳授與研究方法的訓練;其作法是舊學與新知並重,國故與西學兼顧,對於西方的學術理論與研究方法,非常重視,而且盡量汲取,故各系在課程規劃上雖側重中國文化之教學與研究,亦不偏廢西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以收比較啟發之效,中學與西學並重,以養成學有專精的現代人才。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主要培養具有華語文教學與研究能力之教師為目標,課程內容以厚植學生華語文素養、建構華語文應用語言學之專業知識,不但具有理論的探討分析,同時兼具教學的深度引領,更有全球華語教育的務實設計,接軌國際。
國際暨外語學院設有日文、韓文、歐美、德文等系以及「全球商務學士學位學程」;另設有日、韓、歐美三個語文碩士班與「全球商務碩士學位學程」。同時設立語文教學中心,負責全校大一、大二外文課程(如「英文閱讀與聽講(一)(二)」、「英文」、「英語實習」、「密集英語(一)(二)」等),並辦理各類英語學習活動與競賽。
面對全球化高等教育劇烈競爭與科技快速發展,大學教育邁入國際化,人才的流動已無國界限制。積極培育具備優秀外語能力、國際視野、人文關懷與跨領域之專業人才,為本院辦學宗旨。基於此,本院定位為培育地球村數位社會所需之多元外語與商務專業複合型人才,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本院的教學目標為培育學生外語聽、說、讀、寫、譯五技能力,進而修習以國際事務知識為導向之核心課程,以培育跨領域、具外語與專業兼具之國際商務人才。另外本校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不遺餘力,與世界知名大學締結姊妹校。本院拓展「交換生制度」、「境外移地學習」、「雙聯學制」,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國際視野;與姊妹校進行交換教授、鼓勵教師與國際學術機構進行各項學術交流。
本院不但延聘國內外優良師資來校任教,更循國際學術交流的管道,與國外姊妹校進行交換教授、交換學生等活動,希望透過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理工學院簡介 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定,由理學院與工學院合併並更名為理工學院。114學年度共有大學部11系、研究所碩士班6班、產碩專班1班及學士後專班1班。 原理學院包括:應用數學系、光電物理系、化學系、地理系、大氣及地質科學系、生命科學系,及應用化學、地理、大氣地質碩士班。著眼國家社會需要與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推動整合式的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讓學生習得理論與實用結合的知識與技能。 原工學院包括: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紡織工程系、資訊工程系,及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奈米材料所、機械工程學系數位機電所、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紡織產業碩士專班。以『科文共裕』、『理論與實務並重』及『結合區域科技產業發展』作為辦學重點及追求特色。
社會科學院是為一集合多種社會科學研究之綜合性學院,融合本土關懷與全球視野的學術基地,致力於培育具備國家發展思維、社會責任感與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所屬系所包括政治學系所、經濟學系所、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所、社會福利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澳門境外碩士在職專班、ESG永續管理及社會工作學士後專班等單位。 除提供博士或碩士的繼續深造,亦提供各項再進修管道,可以滿足從大學部、碩士班以至博士班及在職人員的各種進修需求。
本院教學與研究並進,積極培養具社會永續發展素養相關專業人才,設立「永續社區與社會創新研究中心」,回應當代社會與環境的挑戰,培育具備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跨域人才。透過科際整合與規範並重的學術養成,社會科學院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引領社會進步與公共治理的關鍵力量。
本校創設之初即設有法學部,1980年本校改制為大學後,原法學部隨之改名為法學院。至2002年8月,因本校順應社會趨勢,法學院的定位也從過去的綜合社會科學院改為法律學院。轉型後的法學院,設有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法律學系法學組及財經法律組。為大量延攬實務界優秀師資,目前除大一、大二學生仍於校本部上課外,大三、大四及研究所學生於本校城中校區(大新館)進行學習與研究。
法學院師資優良,除延攬留學英、美、德、日、澳等國學者外,並聘請國內知名大法官、法官、律師等學有專精之法學碩彥擔任教席。本院積極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研究,並成立五大法學研究中心:民事法研究中心、刑事法研究中心、公法、勞動法暨社會法研究中心、財經法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各中心定期舉行學術研討會,以提昇本院之學術地位及影響力。
大學部低年級課程以基礎理論課程為主,高年級課程設計核心為就業競爭力,故大三開始進行模組授課,依據就業需求設計課程,隨時進行課程調整。每年舉辦「實習法庭」使同學將民、刑事訴訟法之理論與實務運用結合。法律系設有「華岡法律服務中心」推廣法律服務及法律教育。
研究所除有校本部之碩士班、博士班外,城區部另成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班以基礎理論及比較法學為重心;碩士在職專班專以財經法律為教學研究內容,著重國際經貿法規及兩岸經貿關係;博士班著重於法學理論與實務之整合與研究。
法學院之發展係以國家社會之法治需求為規劃主軸。為此,自民國97學年度起,已完成五大學群規劃,包括公法學群、民事法學群、刑事法學群、財經法群、國際法學群。本系學生皆可依生涯規劃選修學群課程。期望透過廣泛深入的課程安排,培養多元的法律專業人才。
2024年8月1日起,奉教育部核定,由農學院與環境設計學院合併並更名為環境規劃暨生物資源學院,設有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動物科學系、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土地資源學系、生活應用科學系、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景觀學系等8個學系,以及4個碩士班、1個博士班,1個碩士在職專班及1個二年制在職專班。
整合理論與運用實務之跨領域應用科學,培育園藝作物研究及推廣、生物技術、生活經營、生態保育、動物科學技術、國土規劃、都市計畫、不動產開發管理、建築及都市設計與景觀規劃設計之專業人才,並以環境與農業永續經營及優質生活為研究與教學目標,臻達開創環境資源之永續發展,兼蓄營造優質適意之宜居環境。
商學院設有國際貿易學系(所)、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所、博士班)、會計學系(所)、觀光事業學系(所)、資訊管理學系(所)、財務金融學系(所)、行銷學位學程、休閒事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數位媒體學士學位學程、時尚與創意產業品牌建構及經營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全球品牌與行銷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企業實務管理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社會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廣告事業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及表演藝術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本院辦學之宗旨,秉持本校創校理念「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旨在傳承中國文化,並融合西方之科技與社會科學,校訓「質、樸、堅、毅」精神,並因應「企業全球化、經濟區域化」發展之趨勢,以及我國經濟發展、企業國際化政策,國內外大企業對國際企業管理人才需求之要件,為國家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經營管理能力、國際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國際素養的「國際企業卓越管理人才」以及「國際優秀學者」。
商學院整體發展特色:
新聞暨傳播學院成立於1989年,為國內第一個從事全方位傳播專業教育的獨立學院,目前設有新聞、廣告、資訊傳播、大眾傳播四學系,以及新聞及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以培養專業素養、實務能力俱佳的傳播專業人才為目標,四系皆有先進設備與完善實習制度;研究所旨在培養高階研究與管理人才。
近年為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提升就業競爭力,本院與國際知名大學陸續簽訂雙聯學制計畫,目前已與英國知名索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合作「三加一雙聯學制」計畫,學生入學後在三年內完成一定學分數並達到相關要求,將可赴索塞克斯大學完成大四學分,同時攻讀碩士學位,可在四年內拿到文大學士學位及英國索賽克斯大學碩士學位。
為因應數位化、國際化、全球化及科際整合之趨勢,並基於資源整合運用的原則,本院95學年度起,實施學群制度,透過各學群課程模組化,提供同學更多元的選擇,進而培養第二專長。此外,本院已朝向AI融入傳播相關課程,讓學生的學習可以符應科技發展的腳步。本院各系歷史悠久、傑出校友眾多,是國內培育傳播人才的重鎮。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為全臺綜合大學中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之藝術學院,設有美術、音樂、戲劇、中國戲劇與舞蹈等五大學系,並設有美術與音樂兩個碩士班。學院秉持精研中西藝術特質、強化展演領導教學、推動藝術活動社會化發展,以及促進國際藝術交流之使命,致力於承襲傳統、銜接當代,並融合跨域創新的教學與研究方向,提升整體教學品質,培育具備創作與表演專業實力的優秀人才,持續奠定本院在國內藝術教育領域的領航地位。
本院教學主軸為「展演領導教學」與「多元創意發想」,並訂定以下教育目標:
本學院創立於民國89年,為國內私立大學最先奉準設立之教育學院。本學院秉持「術德兼修、學能兼備」之辦學理念,以強化全人教育為宗旨,務期發揮有機的學術社群組織功能,克盡良師敬業樂業職責,成為培養文教及輔導優秀人才之重鎮。
本學院現轄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心理輔導學系(含碩士班)及師資培育中心。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旨在培養中等學校教師及能將科技有效應用於各學習領域的跨領域人才;心理輔導學系則以培育諮商心理師,以及相關領域専業諮商輔導人才為目標;師資培育中心則致力於招收本校相關院系優秀學生,進而培養其成為具教育熱忱與專業素養的中等學校師資。
此外,本學院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所屬單位配合本校學生跨域學習政策,已開設「心理與人生」、「AI教育機器人跨域學程」、「地方創生AI智慧財產與專利」與「永績發展與跨領域教學實踐」等跨域專長課程,期能藉此培養學生跨域整合能力,拓展國際視野,促進全人發展。
秉持本校張創辦人「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志業,因應體育運動健康全球化潮流、產業發展人力需求、國家長期戰略及產業創新,於民國109年創立體育運動健康學院,現設有體育學系(含運動教練博、碩士班)、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112學年度新增體健不分學系班。
體育運動健康領域就其科學化、組織化、技術化、資訊化、酬償化本質內涵,在時代變遷迅速的今日,本院提供大學教育責任與功能和新世代社會需求與價值觀,必要的創新整合人力培養。
學院教育目標 :
學院核心能力: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於1971年成立,堅持提倡全民終身學習為目標,致力於提供社會人士所需要的學位與非關學位的多元學習機會,以及高品質的培訓與教育課程。
實踐本校辦學目標,並配合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之教育政策,因應全球化快速變化的節奏,我們致力達成以下四項教育使命:
因應全球「知識經濟、終身學習」之發展趨勢,推廣教育部整體組織架構分成四大部分,以創新科技和服務導向,提供全方位的學習資源。
在我們的努力下,2000年率先成為全臺第一所通過ISO9001國際品質認證系統的大學推廣教育機構,並於2006年榮獲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頒發的「國家人力創新獎」。為追求持續提昇辦學品質,我們更積極導入TTQS訓練品質評核系統,2007年榮獲職訓局TTQS標竿機構,2010年榮獲TTQS訓練機構金牌,2011年入圍「第一屆TTQS國家訓練品質獎」。至今連續十二年獲得教育部評鑑私立學校辦理推廣教育之優等學校。